展會新聞 2023.08.23
由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主辦,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北京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承辦,廣州市保利錦漢展覽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2023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于5月21日至5月23日在北京首鋼會展中心圓滿舉辦。以下是北京日報報道詳情: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2023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在首鋼會展中心開幕,大批智能化輔助器具產品亮相。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北京已有42.5萬持證殘疾人足不出戶,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就以補貼價格購買到93萬件輔具。
展會觀眾現場體驗智能輔具
“站起來的感覺太好了。”來自山東的常女士體驗了一款專為殘疾人康復治療打造的外骨骼機器人,“我坐輪椅已有4年多了,平時只能靠床輔助站起來。”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設備主要服務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可為患者提供康復需要的多種步態(tài),引導患者塑造正確行走姿態(tài)。
用智能仿生手握住筆桿,提筆、蘸墨,就能在宣紙上慢慢書寫下“百年慶典”四個字??犰诺氖直邸⒘骶€的造型、輕微的電機聲,仿生手的科幻感滿滿,引來不少參觀者拍照。記者了解到,智能仿生手主要通過檢測佩戴者的神經系統(tǒng)電信號和肌肉電信號,識別佩戴者的運動意圖,做到手隨心動。“5個手指都能獨立運動、協(xié)同操作,佩戴者能像控制自己的手一樣靈活地控制假手動作。”工作人員說。
在北京殘聯(lián)展區(qū),一些信息無障礙的產品人氣頗高。戴上“聽語者”眼鏡,在不遮擋現實環(huán)境的情況下可將對方說話內容實時地顯示在屏幕上。AR智能眼鏡能助力聽障用戶在商場、醫(yī)院、銀行等公共場所獲取信息。
“智能仿生手、AR智能眼鏡等產品,我們都在進行對接,有望納入我們的互聯(lián)網輔具平臺,讓殘疾人朋友以補貼價格享受高科技康復服務。”市殘疾人輔助器具資源中心主任趙子龍介紹,北京市輔助器具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已上線運行7年,本市戶籍持證殘疾人可通過手機或電腦在該平臺享受申請、購買、配送輔具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對于所有年齡段殘疾人均提供政策補貼。以殘疾兒童為例,年齡不滿7周歲、經定點醫(yī)院評估鑒定符合人工電子耳蝸植入條件的聽力殘疾人,可通過平臺申請人工耳蝸,每只補貼15.8萬元。
本市現有持證殘疾人55.7萬人,殘疾人康復、出行等生活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輔具。“從殘疾人朋友申請輔具的種類上看,肢體類輔具最受歡迎,比如輪椅、假肢等。”趙子龍介紹,輔具平臺提供成人74類、兒童80類共1000余種輔具產品。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2.5萬持證殘疾人通過平臺成功申請了93萬件輔具,政府補貼資金5.25億元。“以后不僅是持證殘疾人,非持證的殘疾兒童也有望享受平臺服務。”趙子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