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新聞 2023.03.29
瀏陽啟動2023年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
讓殘疾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淘淘8歲多了,終于學會了走路。"近日,市民劉女士提及孩子康復治療的成果時,既悲又喜。家有殘疾兒童的辛酸,不止劉女士能體會,社會上許多家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既要承受治療費用高昂、身心俱疲的痛,還要承擔因殘致貧、生活舉步維艱的苦。
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關系著殘疾兒童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長,更關系著千家萬戶安居樂業(yè)和美滿幸福,需要持續(xù)發(fā)力,久久為功。
2023年春天,新一輪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全面啟動。在市殘聯(lián)的推動下,瀏陽通過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著力保障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努力實現殘疾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提高殘疾兒童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殘疾兒童關愛體制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兜底線
提供服務,助力實現殘疾兒童“應救盡救”
淘淘是一名腦癱兒,出生時因缺氧窒息,各方面的發(fā)育都比較遲緩,尤其缺乏自主控制運動能力,幾乎是不能坐、不能站、不能走。
“沒有政策的幫扶,沒有醫(yī)生的鼓勵,我真的堅持不下去。”淘淘的母親劉女士說,腦癱的康復訓練周期長、見效慢,大筆的醫(yī)療費用使得家庭不堪重負。市婦幼保健院是瀏陽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定點機構,得知劉女士的家庭情況后,醫(yī)院第一時間幫她申請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每年最高能領到兩萬元的補貼。就在兩天前,淘淘可以站起來獨自走動了,看到這一幕,劉女士喜極而泣。
同樣申報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的家長鄒女士也十分感恩,表示雖然家庭清貧,但因為有重點民生工程的支持,孩子堅持康復治療,現在不僅可以走路了,智商檢測的數據也不斷提升,“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是大家?guī)头龅慕Y果。”
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副主任醫(yī)師陳飄表示,多年來,兒童康復科的治療師和救助兒童家庭建立起長期互動,鼓勵他們堅持下去。同時還會定期宣傳政策,為需要的家庭提供幫助,給每一名殘疾兒童帶去希望。
自國務院決定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起,瀏陽高度重視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確定了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yī)院、愛萌特殊兒童康復中心3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定點機構,確保殘疾兒童求助有門、救助及時。在落實、推廣政策的同時,瀏陽也在不段拓寬救助范圍——服務對象從最開始的0至6歲殘疾兒童,擴大調整至0至14歲本地戶口殘疾兒童、0至6歲外地戶籍持本地居住證殘疾兒童,救助的群體更廣、力度更大。
織密網
醫(yī)教融合,聯(lián)動社會愛心力量“扶苗護苗”
今年3歲的果果,是一名孤獨癥患者。和淘淘一樣,她也是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的救助對象之一,目前在市人民醫(yī)院兒童保健康復中心治療。
“2020年,醫(yī)生診斷出果果語言發(fā)育遲緩、不會互動、行為刻板、感統(tǒng)失調,表現符合孤獨癥癥狀,必須要及時干預,進行康復訓練。”果果的母親廖女士介紹,經過兩年多的康復訓練,果果學會了喊人、回應,這讓他們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可是,廖女士也時常會擔憂,孩子以后能融入社會嗎?這是所有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定點機構都會面臨的問題,也是市殘聯(lián)正在探索的課題。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不僅落實了康復訓練,還為醫(yī)療機構提出了‘醫(yī)教融合’的未來標準。”市人民醫(yī)院兒童保健康復中心負責人陳艷表示,一直以來,康復中心都致力于和教育部門等多方機構聯(lián)動,形成合力,幫助孩子們提高身心發(fā)展能力,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廖女士就是在醫(yī)生的建議下,一邊帶著果果繼續(xù)治療,一邊嘗試著讓她上幼兒園。雖然果果依舊有著“轉圈圈”“挑食”“只玩一種玩具”等行為,但是通過康復訓練、幼兒園老師給予關懷,孩子并沒有出現“抵觸”“抗拒”等情況,“融入社會”第一步邁得非常順利。
讓每一名殘疾兒童擁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康復成長和融入社會都是重點。市殘聯(lián)相關負責人表示,醫(yī)療機構和教育機構的交流,是幫助殘疾兒童融入社會的重要方式,這種互通,如同打通了孩子成長的“綠色通道”。實際上,隨著醫(yī)教融合越來越普及,瀏陽許多醫(yī)院和學校已經開始提供特殊的“送教上門”康復服務,讓殘疾兒童家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此外,全社會也在逐漸形成合力,社區(qū)、小區(qū)、社團、志愿隊等組織同齡孩子上門幫扶,讓殘疾兒童享受到更多來自同齡人的愛和友誼,為他們以后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建機制
因地制宜,打造康復救助制度“瀏陽版本”
殘疾兒童也能放飛夢想、健康成長,收獲屬于自己的人生,這并非是一種聊勝于無的慰藉,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近年來,市殘聯(lián)在著力滿足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需求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康復質量、細化救助制度。
走進愛萌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孩子們正在上課。自2013年5月成立以來,愛萌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在市殘聯(lián)的指導下成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定點機構,為全市的孤獨癥、智障、聽障等兒童提供康復訓練與服務。除了幫助家長減輕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還通過不斷優(yōu)化,更好地滿足殘疾兒童家庭的需求。
“為了讓殘疾兒童家庭選擇的空間更大,我們全年都接受報名。”愛萌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相關負責人李紅蘭表示,此前了解到殘疾兒童家庭對康復訓練的申報時間有不同需求后,康復中心立即向市殘聯(lián)反映,市殘聯(lián)也及時回應,完善申報機制,將申報啟動時間提前到了1月份。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60多名兒童報名參加愛萌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的康復訓練。
僅僅是申報時間的調整,就讓很多殘疾兒童家庭感受到了善意和關懷,不少家長表示,對殘疾兒童家庭個例問題的充分理解和包容,正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溫暖。
“據統(tǒng)計,瀏陽每年有500余名殘疾兒童接受免費的康復訓練,還會發(fā)放2000余件助殘器具。”市殘聯(lián)相關負責人表示,幫扶殘疾兒童,瀏陽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救助體系、工作體系、服務網絡——從殘疾兒童出生開始,早干預;到定點康復機構康復救助,積極治療;到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全社會都在參與和關注,“相信在所有人的助力下,殘疾兒童也能在藍天下健康成長,擁有值得期待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