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新聞 2024.03.05
失語者能“開口說話”、癱瘓患者可通過“意念”指揮機械……近年來,隨著腦機接口技術不斷發(fā)展,一些以往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頻頻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
近日,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公布了兩個案例,兩位高位截癱患者分別通過無線微創(chuàng)腦機接口實現(xiàn)了意念控制光標移動、意念控制手套外骨骼持握,其中一名患者四肢癱瘓14年來,第一次實現(xiàn)了“用手喝水”。
截癱患者通過意念控制光標移動和持握
35歲的截癱患者小白,在去年12月接受了無線微創(chuàng)腦機接口植入手術,經過兩個多月康復訓練,目前他已經能夠實現(xiàn)意念控制光標移動。醫(yī)生介紹,通過腦機接口,可獲取大腦運動區(qū)的神經信號,再通過解碼體現(xiàn)患者的運動意圖,從而實現(xiàn)“意念控制活動”。
另一名患者是四肢癱瘓長達14年的楊先生。他在去年10月接受了植入手術,這也是我國首例無線微創(chuàng)腦機植入手術。目前楊先生通過意念控制手套外骨骼,部分恢復了抓握功能,平均能在十秒內把水瓶或者物件拿到指定的位置。
不光如此,他還能自如地用腦信號來控制機械手,并在癱瘓后第一次拿起水瓶自己喝水。
楊先生說:“你在想它(拿水瓶)的同時,就能攥上了。老幸福了,對提高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楊先生妻子也對此十分驚喜,她期待隨著科技進步,楊先生可以自主完成更多日?;顒印?/span>
意念控制動作究竟如何實現(xiàn)?
專家介紹,在楊先生頭部植入的僅有硬幣大小的裝置集成了腦機接口處理器、無線通信和供電接口以及用來采集腦電波的電極。植入位置位于顱骨外側,只有電極進入顱骨內,貼在硬腦膜外。此外,這套系統(tǒng)還包括信息采集供電模塊、腦電波解碼翻譯模塊,以及氣動手套外骨骼等。
病人體內外分別有一個線圈,外面的線圈既能夠隔著皮膚供應電,也能夠把病人大腦里的腦信號傳輸出來,實現(xiàn)了無線的供電和無線的通信,再用采集到的信號來指揮氣動手套外骨骼。
專家介紹,腦機接口分為非侵入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三類: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通過頭皮采集腦電波,安全性最高,但信號質量低,功能有限;
侵入式直接將電極植入大腦皮層,可獲得最高質量的神經信號,但對患者來說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
清華大學開發(fā)的無線微創(chuàng)腦機接口為半侵入式,將電極植入患者大腦硬膜外,不破壞神經組織,可獲得較高信號強度和分辨率,同時降低了免疫反應和損傷神經細胞的風險。
腦機接口應用前景廣泛或可用于治療癲癇、認知障礙等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將未來視為“腦科學時代”,我國也在2017年啟動了中國“腦計劃”,其中腦機接口是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介紹,目前腦機接口的應用主要是在醫(yī)學領域,全球科學家開展的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多數是針對高位截癱患者的功能恢復。
在此次臨床試驗中,除了讀取大腦運動皮層信息之外,聯(lián)合團隊還專門設計了對大腦感覺信息的記錄通道。“不僅運動皮層有記錄,它還有一個感覺區(qū)皮層的記錄,可記錄反饋信息。”
當大腦能夠接收到發(fā)出動作的反饋信息后,動作思維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回路,將大大提升腦機接口在神經醫(yī)學領域應用的效果。蒲慕明介紹:“比如說癲癇治療,在有效果之后就可以停止刺激,是閉環(huán)的系統(tǒng)。”
接下來,團隊的目標是通過迭代開發(fā)打造一個通用的微創(chuàng)腦機接口平臺,用于癲癇、認知障礙等更多腦疾病的康復。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