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lián)印發(fā)《關于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tài)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
各地應研究確定合理的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確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現(xiàn)行補貼標準與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并能兼顧殘疾人生活保障需求和長期照護需求。
原有補貼標準明顯過低的地區(qū),應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對補貼標準進行科學測算和全面論證,充分考慮殘疾群眾需求滿足的層次性和有效性,適當調整補貼標準,確保最大程度發(fā)揮制度效果。
各地民政部門、殘聯(lián)組織應統(tǒng)籌考慮當?shù)爻青l(xiāng)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調整及照護市場勞動力價格變化等情況,適時會同財政部門提出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的調整方案。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年各地殘疾人“兩項補貼”的調整情況:
經(jīng)福建省政府同意,從2020年1月1日起,福建省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從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80元。同時,提高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一級護理從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15元,二級護理從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85元。
為確保相關補助不因物價因素而降低保障水平,福建省建立了補助標準動態(tài)調整機制,即從2020年1月1日起,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一級、二級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按不低于農(nóng)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標準的25%、30%、25%動態(tài)調整,其中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動態(tài)調整僅針對生活困難的重度殘疾人。目前,福建省級財政已提前下達相應補貼資金。
據(jù)《湖南省2019年殘疾人兩項補貼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方案》,湖南省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fā)放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到不低于720元(去年是每人每年分別不低于660元),有條件的市州和縣市區(qū)可以在此基礎上提高補助標準。
長沙市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不低于80元/人·月;長沙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不低于120元/人·月;湘潭市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不低于70元/人·月;湘潭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不低于70元/人·月;株洲、岳陽、衡陽、郴州、永州、常德、益陽、懷化、婁底、張家界、邵陽、湘西州12個市州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不低于60元/人*月;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不低于60元/人·月。
廣東省從2019年起將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納入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范圍。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從現(xiàn)行的157.5元/月·人提高到165元/月·人,2020年起從165元/月·人提高到175元/月·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從現(xiàn)行的210元/月·人提高到220元/月·人,2020年起從220元/月·人提高到235元/月·人。部分地區(qū)已實施殘疾人補貼或相應救助制度的補貼標準高于此標準的,繼續(xù)按已定補貼標準執(zhí)行。
據(jù)自治區(qū)民政廳透露,今年本區(qū)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全國排名分別為第7位和11位。這是繼2017年提標之后,實現(xiàn)三年兩次提標。其中呼和浩特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08元,鄂爾多斯市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最高達到每人每月333元,鄂爾多斯市還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范圍擴大至三、四級精神殘疾、智力殘疾人群。
自2019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將全區(qū)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或者第三代殘疾人證的三級、四級精神障礙患者納入補貼范圍,補貼標準同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
自2019年1月1日起,在重點保障需要長期照護的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的基礎上,擴大到所有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即將之前未納入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范圍的一、二級殘疾人中的聽力、言語一級(含最重類別為以上兩種的多重)和肢體、視力、聽力、言語二級(含最重類別為以上四種的多重)納入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范圍,補貼標準每人每月50元。殘疾人兩項補貼實行自愿申請原則。
享有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的一、二級殘疾人,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其他等級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享有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一級殘疾人,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其他等級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
城鎮(zhèn)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6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
2019年1月1日起,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由原來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一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并按月打到每個殘疾人的銀行賬戶上。
2019年1月1日起,調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保障范圍。
本次調整范圍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從原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標準150%以內的殘疾人或本人收入在低保標準150%以內的勞動年齡段殘疾人,調整為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邊緣戶保障范圍以內的殘疾人或本人收入在低保邊緣保障范圍以內的勞動年齡段殘疾人。針對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在落實將精神、智力三四級殘疾人和其他重度殘疾人納入保障范圍的基礎上,對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一、二級聽力、言語殘疾人發(fā)放殘疾人護理補貼;對于家庭不具備照料條件、經(jīng)當?shù)貧埪?lián)、民政部門核準由機構托養(yǎng)照料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在原按標準上浮50%基礎上,每人每月護理補貼再增加200元。
據(jù)悉,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30%發(fā)放,并隨低保標準的調整適時調整。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可按原“兩項補貼”申請流程提出申請。符合條件的聽力、言語殘疾人申請護理補貼的,須填報《湖州市重度聽力、言語殘疾人護理補貼申請表》,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初審并公示。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隨著低保標準進行動態(tài)調整,低保家庭內的重度殘疾人按照當?shù)氐捅藴?0%~40%發(fā)放生活補貼,低保家庭內的非重度殘疾人按照當?shù)氐捅藴?5%發(fā)放生活補貼,同時取消原低保內重度殘疾人重殘補貼金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對殘疾人的增發(fā)部分補貼。
低保家庭外的無固定收入智力、肢體、精神、盲視力重度殘疾人按照當?shù)氐捅藴?00%發(fā)放生活補貼,家庭人均收入在當?shù)氐捅藴?倍以內一戶多殘、依老養(yǎng)殘?zhí)厥饫щy殘疾人按照不低于當?shù)氐捅藴?0%發(fā)放生活補貼,同時取消原低保外特殊困難殘疾人生活救助金。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隨著低保標準進行動態(tài)調整,執(zhí)行低保對象“分類施保”政策,按照當?shù)氐捅藴实?0%~30%增發(fā)。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017年按每人每月70元執(zhí)行,2018-2020年每年提高10元。
自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關于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并于2016年起全面實施該制度,4年以來,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現(xiàn)了制度、人群全覆蓋,全國統(tǒng)一的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tǒng)上線,實現(xiàn)手機在線申請,不少省份還擴大了補貼對象范圍或提高了補助標準。
1月19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徐建中在回答記者問時,詳細介紹了民政部四年來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所做的工作。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民政部會同中國殘聯(lián)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有關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國家層面的兩項補貼政策銜接的基本原則,并細化了與養(yǎng)老、離休等全國性補貼的銜接辦法,使得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更具可操作性。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的殘疾人達1031.3萬,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殘疾人達1322.2萬。”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在今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披露。
二是開展督查檢查。民政部會同中國殘聯(lián)開展了2次專項督導、2次全面自查,對各地制度建設、補貼發(fā)放、提標擴面、存在問題等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并及時向中央深改辦、國務院辦公廳呈報了報告。組織召開了全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落實推進會,對發(fā)現(xiàn)問題下發(fā)整改通知,推動兩項補貼制度在各地全面落實。
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民政部出臺《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平臺建設規(guī)范》,指導地方加強兩項補貼信息平臺建設。依托“金民工程”信息系統(tǒng),民政部開發(fā)并上線了全國統(tǒng)一的兩項補貼信息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與全國殘疾人口數(shù)據(jù)庫的實時共享,加強對補貼信息的實時監(jiān)測、對比、歸納分析和動態(tài)管理,于2018年12月12日全國正式上線運行。
截至目前,全國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登錄使用系統(tǒng);國務院辦公廳的中國政務服務平臺已提供殘疾人兩項補貼“掌上查”和“掌上辦”功能,殘疾人只要拿出手機點一點,就可通過中國政務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或者支付寶小程序在線申請兩項補貼。
四是建立標準動態(tài)調整機制。民政部會同財政部、中國殘聯(lián)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動態(tài)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指導地方建立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殘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長期照護需求相適應的補貼標準調整機制。